西北师范大学高磊/绘图
开学初,大多数高校的大四学生都在备战考研或者参加实习和校招。然而海南某高校中文系的很多大四学生却不知道应该何去何从。
“必须全体参加顶岗实习,没有教学实习和集体实习。”讲台上,学院领导在实习动员大会上的这句话立刻引起了全场骚动,同学中传来嘘声,甚至有人站了起来。
在能容纳300人的大教室里坐满了2012级中文系的学生,宋文文(化名)觉得灯光亮得刺眼。“往届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教学实习、集体实习或者顶岗实习,今年却强制我们统一参加顶岗实习,这不是剥夺了我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吗?”宋文文颇为气愤地说。
被剥夺的实习选择权
2015年7月3日晚,海南某高校文学院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会上,学院党委书记表示,由于2012级中文专业师范生人数少,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养计划”和海南省教育厅制定的“双五百”人才工程项目要求,2012级师范类学生必须全部参加顶岗实习。此言一出,立即引发了各方的议论。
根据以往历届学生的实习经历来看,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实习方式,学生要完全履行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
“以前的教学实习是我们先备好课,再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然后到中学去上课。集体实习时,老师会点评我们的优点与不足,同学之间也会相互交流指正,这对我们的成长帮助很大。”2012级中文系的陈曼丽(化名)认为,直接参加独立的顶岗实习对她而言挑战太大了。
该系学生告诉记者,他们系有将近50%的学生准备参加研究生考试。很多计划考研的同学表示,参与顶岗实习会占用他们大量备考的时间和精力,很有可能降低他们考研的成功率。
“顶岗实习时间长达10周,又是在研究生考试的前几个月,这样一来,考研就会因顶岗实习而被严重耽误,起早贪黑,数月的努力可能就要因为实习付诸东流了。”宋文文的想法,也正是大多数中文系“考研族”的想法。
“这反映的是个人选择和国家需求之间的矛盾,我们能够理解。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校方能够参考同学们的意见,提出更为人性化的解决方案。”中文系的周翔兴(化名)告诉记者,动员大会后,各个班级的代表收集了大部分同学的意见向院领导进行反馈。学院领导称,会参考同学们的意见进行安排,但是迄今为止,校方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
是谁剥夺了大学生的选择权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313名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一项关于大学生毕业实习安排的调查。调查显示,55%的高校会在毕业前统一安排毕业实习,其中23%的高校在毕业实习期间不允许学生以同类或他类实习代替校方安排的毕业实习。主要集中在师范类、医学类院校。
“我很想去实习,却没有时间。”西南某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韦树黎(化名)在毕业实习这件事上更加焦虑。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他必须在大四上学期完成每周16节的课程。
“一方面科技更新换代速度快,我们专业需要大量学习。另一方面,学院改革,在教学安排上,我们比往届学生多了一些以前没有的课程。”因此,韦树黎一直没有时间参加实习。
韦树黎表示,由于西南地区属于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区,再加上个人选择、专业课程和社团工作等综合原因,让他在面临就业竞争时压力重重。在他看来,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很看重学生的实习经历,也会把工作机会向长期能够在本单位实习的同学倾斜,“能不能尽快上手”是很多用人单位选人的标准之一,但是大四上学期的课程安排和论文筹备任务,让本想多去企业实习的他头疼不已。
而今年7月毕业于西南某师范院校的林纬,在刚进大学的时候,就明白自己的专业需要完成“专业实习”和“教学实习”两个部分才能顺利毕业。然而在大学期间,他对传媒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学几年的历练,林纬不仅成长为校园媒体中的佼佼者,在大三的时候,更是争取到了某中央级媒体的实习机会,这与学校安排的专业实习冲突了。和辅导员沟通后,林纬在专业实习期间选择了自主实习,顺利去了心仪的单位。
然而几个月后的教学实习却让林纬犯了难,此时他正在媒体实习,不仅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而且长期实习会有留在该媒体的可能,即使未能留下,这段实习经历也将成为他日后求职的一块敲门砖。“我们师范专业的实习都是以学分计算的,每个部分8个学分,教学实习不仅是拿到教师资格证的必经之路,也是顺利拿到毕业证、学位证的必要条件之一。”林纬回忆道。
于是林纬再一次向辅导员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在辅导员的帮助下,林纬和院领导展开了一场对话。林纬心里很矛盾,一边是难能可贵的实习机会,一边是和毕业挂钩的重要实习,让他实在难以抉择。
最后,在学院领导的通融下,林纬选择了继续留在媒体实习,同时“伪造”了一份教学实习资料。“教学实习需要完成足够的材料,包括实习手册、教案等,院领导说我需要自己完成这两个月的实习手册,只要找到一个愿意接收我的学院,就算自主申请教学实习。”林纬说,“我每天都要写教学日记,前前后后写了几十份。”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将中外大学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对比。在他看来,所学专业方向与就业方向不相符,给学生带来的问题,除了国家政策需要进行更加人性化的调整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式方面也存在问题。与国内学校相比,很多西方国家的高校,在转学和转专业政策上都比较完善,“自由地选专业在国外是很普遍的现象”。而国内大学生相对缺乏选择权。进入学校后,即使学生对学校和专业不满意,也很难申请转学校和转专业。熊丙奇认为,“现在转学转专业可能会有一些灰色空间,国家就进一步限定了转专业和转学的条件,这本身就和我们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中,23.96%的受访者表示,若校方统一安排的岗位和日后就业方向不对口,虽然能够申请参加对口类别的实习代替,但是由于申请的手续繁琐,一旦出问题就会影响毕业,大多数学生不得不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大实习。
龙岩某学院的谢同学表示十分无奈,他被学校安排去矿山实习,自己另找了一个感兴趣的实习单位,打算两边同时兼顾的时候,却发现办理的流程实在是太繁琐了。他说,即使去了心仪的实习单位,所学专业要求要完成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也会变得很麻烦,“看似不是学校在为难你,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合适的办法,去解决不从事专业或者专业相关工作的实习路子。”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0.13%的大学生表示校方统一安排的实习符合自己日后的就业方向;21.73%的大学生认为校方统一安排实习不够人性化,有更为理想的实习单位,但出于某些原因(请不到假、不能替代统一实习等)无法参加。
针对这种现象,熊丙奇认为,教学实习在大学的课程体系中相当于一门必修课,有相应的学分。不参与学校安排的实习就会修不到这个学分,导致学分不够,不能毕业。“大学生不能自主选择毕业实习是大学教学必修课体系安排的问题。”
高校人才培养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性
对于大四学生无法自主选择毕业实习的现象,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荣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一方面,当学生发现自己的专业与自己的兴趣不一样或者没有发展潜力的时候,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一个比较灵活的个人发展规划。另一方面,高校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并根据相关专业对人才的需求随时灵活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我们教育学本科专业本要求全体实习,但有16个同学明确表示要考研,希望把更多时间用于复习。我们在综合考虑后,作出了调整。”
而正在北京某知名媒体实习的赵嘉善(化名)在实习这件事上显然轻松得多。赵嘉善就读的湖南大学对于新闻专业的毕业实习安排早有明确规定,学校统一安排毕业生进媒体实习。对于考研学生,可以施以“折半实习制度”,即在假期或其他时间先实习1个半月,然后集中精力准备考研,考研结束后再实习1个半月。如果对学校统一安排的实习单位不满意,也可以自己寻找符合心意的省级以上媒体实习。
赵嘉善告诉记者,已经实习两个月的她对于这份实习越发觉得得心应手,她所在的学院会对学生的实习成果有一定要求,比如字数要求、版面要求、发稿要求等。如果评分不及格会要求再次实习,不同单位的发稿机会不均等,“我还要继续努力才行。”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吕萌也表示,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和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相符合并且自己感兴趣的实习,这个从实习管理上是被认可的。
熊丙奇建议:“中国高校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选择权。可以增加多个实习的模块到课程体系之中,拓宽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广西师范大学 范思遥 福建师范大学 杨莹莹 董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