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高教资讯>>正文

求真向善臻美,推进高校科技伦理教育

2024年11月20日 08:13  点击:[]


作者:冯建波 王盛吉《光明日报》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艾家镇艾家村的中华鲟保护区科普展览馆,是首例零距离接触中华鲟的科普展馆,也是中华鲟救治救护中心提档升级项目。黄善军摄/光明图片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与东南大学开展科研合作,用OTOF(表达耳畸蛋白)基因治疗为先天聋儿打开有声世界。新华社发

  【建设教育强国·教育笔谈】 

  近年来,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方兴未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造福人类的同时,伦理风险和挑战也相伴而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要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是科技人才诞生的摇篮,同时也是科技伦理教育的重要主体,推进高校科技伦理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笔者认为,高校科技伦理教育应从树立理念追求和融合发展实践两个方面着力。

科技伦理教育须树立真善美理念

  高校科技伦理教育的目的是培育既具备人文关怀又能承担伦理责任的新时代科技人才。在科技伦理教育中须树立如下三个理念:

  一是科技求真的理念。科学以探究真理、发现新知为使命,无论科技发展到哪种形态,求真始终是科技伦理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科技求真既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动力。科技的创新与创造要尊重客观规律,同时,也要在认识、掌握和利用规律的过程中,不断突破现有的知识体系。因此,科技伦理教育要引导和鼓励人们基于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大胆探索未知世界,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科技求真既是科学态度,也是科学精神。科技史是科技伦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饱含着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科技伦理教育中应弘扬科学家精神,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再次,科技求真既是学习方法,也是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科研学风作风建设,引导科技人员摒弃浮夸、祛除浮躁,坐住坐稳‘冷板凳’。”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在于智力,更在于超越常人的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艰辛而执着的探索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科技伦理教育也要传递科技工作者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和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和作风,从而实现育人的根本目的。

  二是科技向善的理念。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向善是科技的归宿,科技创新行为绝不能信马由缰、为所欲为,否则,科技就可能走向危害社会和人类本身的可怕境地。科技伦理教育的目的在于在科技发展和伦理道德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科技发展与真善美的高度统一。首先,在科技发展中,时刻关注生命伦理,维护生命尊严与价值,促进人类平等。科技伦理教育要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当作最高价值和伦理原则,用科技为人民的生命健康服务,引导科技人才运用科技保障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其次,时刻关注生态伦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工业革命以来,科技的发展极大提升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也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科技伦理教育要将生态危机作为前车之鉴,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理念,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每一个人的道德共识及内在自律。再次,时刻关注社会伦理,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引导科技人才通过科技创新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三是科技臻美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科技伦理教育要贯彻科技臻美的理念。首先,科技臻美,美在生活。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已经是全社会共识,交通、通信的便利,人工智能的便捷,当今社会很多科技的出发点与归宿都在于人的生活。美好生活既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又是检验科技成果的标准,因此,在科技伦理教育中应该贯穿一条科技臻美的主线,即科技人才既要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自身的科技创新创造主动接轨,又要用科学文化实践作用于现代化社会的塑造,通过科技赋能助力实现人伦有礼、生态洁净、精神富足、物质丰厚的美好生活。其次,科技臻美,美在创造。创造是一种物质与心智结合的过程。在创造的过程中,科技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活空间的物质转化,科技工作者实现了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和社会价值的认同,在科技的支撑下,形成了物质世界的不断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之美。再次,科技臻美,美在设计。科技臻美是基于对自然之美的创新与创造。美的设计是将自然之美融入人类的创新设计过程。科技伦理教育既是对美的认知的深入又是对美学实践的指导,旨在帮助科技人才领悟自然之美、人与物融合之美,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之美。

践行科技伦理教育融合发展

  高校要把科技伦理教育贯穿科技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注重科技文化和伦理文化的水乳交融,通过推进教学、科研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一是学科融合,使伦理文化教育同科技文化教育有机融合。高校尽管有学科专业设置,但人才培养分工不分家。将科技求真、向善、臻美的重要理念有机融合于科技、伦理和艺术等学科,是科技伦理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在人才培养上打破学科壁垒,做到文理并行,加快新工科、新文科等建设,逐步推进理工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融合,注重学生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一体化培养;同时,在学科专业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拓展思政和伦理维度,将价值导向与科学知识传授相融合,在课程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哲学、伦理、美学等人文理念,将人文伦理价值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育人环节中。

  二是科教融合,使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有机融合。学校必须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科建设、科研工作都要围绕立德树人而展开。通过完善治理结构,理顺教学与科研关系,将高校优质的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优势。教师可以采取项目、专题、案例等形式,把学校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育人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科教融合,师资先行。要培养既懂科技、又守伦理的复合型人才,关键是要有一支复合型师资力量。从事科技伦理教育的教师,不是精通单一学科的学者,而是兼具自然科学专业、产业经验与人文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不是固守在象牙塔中的学者,而是经历过社会历练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既要有触及科技创新前沿的时代感,还要有对科技伦理的理论深度和责任高度。

  三是产教融合,使科技伦理教育与科技产业创新实践实现有机结合,确保科技伦理教育落到实处。无论是学科融合还是科教融合,科技伦理教育的成果最终需要在具体的创新实践中才能被检验。因此,实现产教融合是科技伦理教育实践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走出去实践的平台。以工程类院校为例,学校实行“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理实结合”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投入工程实践,与现场技术人员一起工作,直面具体而真实的工程伦理问题,在实践中体认科技伦理的准则,将抽象的伦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经验,实现科技伦理教学校内与校外、书本与实践、研究与产业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另一方面,学校要开门办大学,为高新企业进校园打开大门,邀请高新企业科技工作者为学生传授经验、解疑释惑,以产业实践中生动形象的实例,对科技伦理的哲学思辨进行实践体认,为学生从科技伦理理论学习进入产业伦理责任践行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冯建波、王盛吉,分别系宁波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宁波市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上一条:与时俱进推进教材建设 下一条:科学教育应更注重探索过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