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高教资讯>>正文

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内涵、特征与趋向

2016年06月02日 08:20  点击:[]

来源:《江苏高教》 作者:刘晓申屠丽群

作者简介:刘晓(1982-),男,山东淄博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申屠丽群(1980-),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生。

摘 要: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在本质上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其特征表现为“三性”,即教育目标上的应用性、教育内容上的技术性和教育层次上的高等性。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转型的基本趋向表现在面向行业和区域经济,跟随技术发展变化的专业设置,以实践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以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本科职业教育 转型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2012年度青年基金项目“利益相关者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长效机制研究”(项目号:CJA120156),主持人:刘晓。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当前我国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这既是高等教育主动进行分类错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需求的自我调整,也是新建本科院校自身获得发展的新机遇。本文将从确立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合理定位入手,界定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分析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探讨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基本趋向。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内涵

(一)从高等教育结构的发展要求分析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定位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衔接方式及其比例关系,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综合系统。在这里,我们主要从类型和层次这两个结构来分析。从类型结构分析,高等教育主要培养两类人才,学术性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在很多发达国家,教育分类结构是很明确的,前者是普通教育,为从事科学研究做准备;后者是职业教育,为进入职场就业做准备。而我国的教育分类结构还没有这么清晰,普通教育既培养学术性人才也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大部分都直接进入职场,只有少部分学生进入科学研究领域从事学术性工作。这样一种模糊的教育分类结构,造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业”针对性不强,“教育”和“职业”之间的衔接不够,毕业生在进入职场甚至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中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从层次结构分析,高等教育一般分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很多发达国家,不仅普通教育的层次结构很完善,职业教育的层次教育也相对较为完善,有相当于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教育。而在我国,普通教育的层次结构已经较为完善,但是职业教育最高还只到专科层次。这样一种“断头路”式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造成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整,又进一步造成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完整,已经显示出很大的弊端,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应该明确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两种教育的分类,发展本科及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从而完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在这样的高等教育结构的发展要求下,我们认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定位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客观正确的选择。

(二)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分析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定位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之间存在两方面的不对等。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数量需求与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对等,学术性人才过剩而应用技术型人才缺口很大。很多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学术型大学的比例只占20%左右。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比例在80%左右,由此,应该加大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比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在教育类型上隶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客观正确的定位。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质量要求与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对等,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匮乏。近年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职业教育培养层次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由此,应该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水平,建立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在教育层次上定位在本科高等教育,顺应高水平技术人才的需求对于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从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定位我们不难理解其内涵,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在本质上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首先,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应该明确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区别,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转变为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应用技术型职业人才。其次,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是本科层次的教育,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应该明确与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的区别,要达到更高一级高等教育即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旨在培养更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型职业人才。

二、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特征

(一)应用性是应用技术型高校体现在教育目标上的特征

应用技术型高校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性是应用技术型高校体现在教育目标上的特征。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不同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能沿袭普通本科的学科理论教育,而要突出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应用,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始终贯穿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把应用能力训练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最终培养出理论基础深厚、实践能力强、善于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二)技术性是应用技术型高校体现在教育内容上的特征

随着科技发展对于人才技术含量的要求不断提升,高水平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部分人才的培养无论在教育类型还是教育层次上都还找不到对应的教育。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刚好顺应了这一需求。技术性是运用技术型高校体现在教育内容上的特征,即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主要知识形态是技术知识,而且这个技术性强调的是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术知识不同于以发现和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的科学知识,它是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一系列规则形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技术知识有其自身特性,如功能性、思维具体性、情境性、复杂性、过程性及任务逻辑性[1]。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技术知识是区别于科学知识的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代替不了技术教育。这也是以技术教育为主的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区别于以科学教育为主的普通本科教育的重要特征。目前,技术教育主要由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承担,但高水平的技术教育,在理论高度、深度和系统性上有较高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期望落在转型建立的应用技术大学。

(三)高等性是应用技术型高校体现在教育层次上的特征

高等性是应用技术型高校体现在教育层次上的特征。职业教育,应该是由“职业训练”和“教育”两方面组成。从长远看,“教育”部分比“职业训练”部分更加重要,前者对后者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大学应该对“教育”部分更为重视。“教育”一方面是一种“通用能力”的培养,“通用的含义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职业,而是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要获得成功所必需掌握的技能,即跨职业的、可变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可发展独立性的能力”[2]。很多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都很注重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工作中更加善于学习,应变能力更强,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另一方面,“教育”也在于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我国的职业人才在职业素养这块是很欠缺的,粗制滥造和假货的源头,很大程度上不是技术技能水平不够,而是缺乏职业素养。因此职业素养在职业教育中是很重要的内容,“教育”对于职业素养的形成有决定作用。

三、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转型的基本趋向

在对应用技术型本科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解后,我们可以勾画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为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基本图景。

(一)面向行业和区域经济,跟随技术发展变化的专业设置

首先,考虑到应用性特征,应用技术型高校在设置专业时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一方面能与当地的行业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应用能力更突出;另一方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有比较好的就业市场。其次,考虑到技术性特征,应用技术型高校在设置专业时要根据技术发展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专业,根据新技术、新兴行业增设新专业或新的专业方向,撤掉一些以被淘汰的技术和行业为背景的专业或专业方向。第三,考虑到高等性特征,应用技术型高校在设置专业时虽然不像传统本科高校那样按学科设专业,而是按行业设专业,但是也不能盲目追随技术发展而新增专业,还要考虑到专业的学科基础。当然,设置专业在考虑学科基础的同时,应用技术型高校要注意相关学科的整合,根据应用性需要进行学科重组,在主要学科的基础上跨学科发展不同的专业方向。因此,应用技术型高校专业设置上,可以在宽口径专业下设许多专业方向,使高等性与应用性较好地结合起来。

(二)以实践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首先,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课程结构要突出应用性,即实践性。跟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在量上,要加大实践课程的数量,提高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大大增加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时间和深度;在质上,要对实践课程有新的认识,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并不是单纯在量上增加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课程时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知道技术操作的程序,而是要改变以往机械的先理论课程后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脱节的课程模式,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模式,把实践融入专业理论课程。其次,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课程内容要突出技术性。应根据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技术更新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及时增加新的技术知识,减少逐渐被淘汰的技术知识;现代技术发展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课程内容要加强信息化教育,以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第三,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课程结构要突出高等性。职业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在突出实践性的同时,也要加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拓宽专业口径,有助于提高专业教育水平。与此同时,也要重视通识课教育,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三)以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考核方式

首先,应用技术型高校考核要突出应用性,目的应该是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考核形式要多样化。相比普通高等教育较为单一的理论考试考核形式,应用技术型高校应该有更多的考核形式,如案例考核、项目考核、平时作业考核、作品展示、实践实习报告等等;二是考核内容要突出应用性。形式是承载内容的,不管采用什么形式,对学生的考核最终是落到内容上的,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考核方式也可以采用普通教育的理论考试、撰写论文等考核方式,但是在题型和题目内容上要突出应用性。其次,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考核要突出技术性,应该增加实践操作类型的考核比重,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三,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考核要考虑高等性特征,建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考核观。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考核突出应用性,并不是忽视理论知识的考核,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是必要的,只是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不一定局限在传统的考试形式,应该在考核形式上灵活多变,把理论知识的考核融入到实践类型考核中[3]。

“只有当实用性教学和应用性研究与基础研究和一种只有在大学环境内存在的教学相结合时,专业学院的质量才能达到很高的水平。”[4]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就是这样一种结合,我们期待这种结合能培养出能力更强的毕业生,提供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教育,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56-162.

[2]黄日强,邓志军.英国BTEC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引进[J].外国教育研究,2004,(5).

[3]沈伟峰,郑晓坤.地方普通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高教,2015,(1).

[4]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81.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一条:北京科技大学:改革管理制度关注每个学生发展 下一条:北京大学改革“瞄准”四大差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