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大学论坛>>正文

美国式点名——大学开学第一课

2016年08月28日 09:58  点击:[]

与中国的大学一样,美国大学开学上课的第一项程序也是点名。但与那种老师点名、学生喊“到”,3、5分钟便告停滞的点名不同,美国大学开学第一课的点名不但要消费整整一堂课的时间,而且老师点名的方式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其中隐含的教育学意蕴更是耐人寻味。

斯多克先生是主讲跨文化管理课程(Cross-Culture Management)的教授,曾数度访问中国。斯多克教授的课活泼有趣,在学生中颇有名誉,选课者很多,因而不得不开设两个课堂。开学第一课,斯多克教授的点名方式重要以开玩笑为根本特色,在玩笑中了解学生情况,拉近师生距离,活泼课堂气氛。

“苏珊·娜曼,哪位是苏珊?啊,是你!嗨,苏珊,你能不能告知我,你为什么要选这门课?”斯多克教授笑容可掬地问。

“因为听说这门课容易通过考试。”苏珊直言不讳,学生们都大笑起来。
“哈,好!好!”斯多克教授连说了几个好,然后转过脸朝我笑笑,自嘲地说:“这就是美国式的直率。”说完又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指着苏珊的鼻子说:“我不会让你轻易通过的!”话音未落,脸上早已堆满笑容:“放心!只是个玩笑。”

念错学生的名字,是教师的大忌,但斯多克教授却把念错名字作为一种活泼气氛、强化记忆的办法,有时他故意读错音节,或者篡改字义,引得学生哄堂大笑。为了表明自己并非故意读错,斯多克教授还信誓旦旦地对“受害者”说:“下次我要是再念错,就付你5美元。”话没说完,又念错了一次。

全班学生点名完毕,斯多克教授很恭敬地向学生介绍我:“这位是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李教授。”他让我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向学生介绍中国姓、名次序与美国的不同。我心想,斯多克教授会不会也拿我开一把玩笑,好让学生记住比较拗口的中国名字。果然,斯多克教授马上就向我发问了:“请问李教授,你知不知道中国有一个有名的女演员,叫做Li Gong,与你同姓?”学生们的眼睛随着问题都转向了我。我想了想感到没有叫这个名字的“有名”演员,正要答复“不知道”,蓦然之间一个灵感跳出脑海,赶紧笑着答复说:“你是不是在说巩俐?”“啊,是的!是的!对不起,我把名字颠倒了。”斯多克教授一边用力拍打自己的脑门,一边对学生说:“Li是中国第一大姓,但请注意,并不是所有的Li都是姓,你们以后不要犯我这样的过错。”

课后,我细心品味斯多克教授的开学第一课,在感慨其风趣作风之余,深为其良苦居心所折服。以我执教十多年的经验,信任斯多克教授的开学第一课是经过一番精心筹备的。

在霍夫曼教授主讲的哲学课堂,点名方式又别具一格。此人走进教室一言不发,先给学生每人发一张卡片,要求写上各自的姓名、专业、年级、电话、电子信箱等情况,其中有一项目颇为别致:要求学生写出有关自己“值得记忆的东西”(something memorable)。这是一道十分个性化的命题,每个学生充分施展发明性,所写内容自然五花八门。写完后交上去,霍夫曼教授手持一叠卡片,坐在讲台上,像玩扑克牌一般,抽一张,读一张,边读边问边取笑,课堂气氛和点名效果都不错。

另一位教政治学的金斯基教授开学第一课也是发卡片,但略有变异。他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较大的硬纸卡片,让他们对折一下,两面都写上名字,立在课桌上,变成一个座位牌,然后逐一点名、交谈,一堂课下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姓名与面貌大致能够对号入座。

主讲比较政治学(Comparative Politics)的林教授的点名方式是让学生自我介绍,内容除了自报家门以外,必需重点讲一讲自己的兴趣爱好,诸如喜欢看什么电影?最近看了什么电影?有何感触?这种点名方式也很热闹,有时一位同窗说他最近看了某某电影,感觉如何如何,马上引起其他同窗的不同争议甚至哄笑,闹得不可开交时,林教授便出来打打圆场,一时间课堂变成了电影观感讨论会。林教授一边记下每个同窗所看电影名称及观点,一边把持着课堂时间和节奏。本来互不相识的学生,经过一堂课的自我介绍和互相交换,到下课时已经厮混得蛮熟了,心理距离拉近了许多,而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了解也在这种热闹活泼的气氛中悄然增进。

开学伊始,老师不是抓紧时间给学生“收收心”,而是消费整堂课的时间与学生似乎不着边际地谈笑风生,这种美国式的点名是不是有点太糟蹋时间?我专就此事向斯多克教授讨教。斯多克教授说明了其中的原因。

第一,这是教学体制使然。美国高校比较普遍地履行学分制,学分制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选课制。由于自由选课,每个课堂的学生常常来自不同的院系、不同的年级,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在美国高校中是不存在的(事实上,美国的高中已经比较普遍地履行选课制,因而美国高中就已不存在“班级”这种学习、管理单位)。因此教师讲解每门课都要面对新面貌,熟悉新面貌成为开学第一课的传统项目。

第二,这是对学生人文关怀的体现。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单数的人,而不是抽象的、复数的“学生”。师生之间尽快全面、真实地相互了解,有利于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敬的关系;从对学生人文关怀和人格尊敬的角度看,化一堂课时间点名,完全是必要的、值得的;精心筹备并认真上好第一堂点名课,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三,这是美国研讨式课堂教学情势的要求。美国高校教学一般都有三个部分组成: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外筹备、课堂谈论,比例大致为1:3:1,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增进。教师要教好课,组织好讨论,必需对每个学生十分了解,以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一个好的教师,不但起码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姓名,而且要了解他们的文化习惯、家庭背景和兴趣特色。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浙江大学宣传部长 李军博士)

上一条:情怀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底色 下一条:王众托院士:为师者应激发学生创造力

关闭